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述評:習近平的世界情懷
新華社記者韓墨
中國和世界,正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激蕩的時代洪流,沖刷出百年未遇之變局。世人將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東方: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懷有怎樣的期許和夢想?深度調整中的世界又將走向何方?
“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4年多來,習近平主席這樣的話語,一次次在世界回響。放眼全球的寬廣胸懷、站位高遠的戰略視野、開拓創新的思想理念,習近平主席深刻回答了“中國追求建設什么樣的世界”這一重大國際關切,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拓進取、結出累累碩果。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習近平主席細察歷史現實,縱覽國際國內,明辨世界大勢:“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是一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并朝著有利于和平與發展方向變化的世界。”
一方面,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另一方面,金融危機陰云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地區沖突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仍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如何化解當今人類面臨的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4年多來,習近平主席出訪27次,遍及五大洲50多個國家,出席一系列國際會議和活動,主持了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在密集的元首外交活動中,習近平主席利用各種場合,闡釋當代中國的“世界觀”“發展觀”“義利觀”,描繪中國與世界各國休戚與共、夢想相通的新圖景,將整體意識、全球視角、傳統智慧、務實精神融為一體,提出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一系列“中國方略”,贏得積極而廣泛的反響,展現了一位大政治家的世界情懷。
這種世界情懷,著眼于從整體上把握人類發展趨勢。習近平在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的首場重要演講中,提出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此后,他在不同場合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一系列主張。這些系統性思考,不局限于某國某域之利益,從世界整體利益和全人類共同價值出發,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重大判斷和謀劃,進而成為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
這種世界情懷,根植于各國主權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準則之中。“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共同商量著辦。”質樸的話語,飽含中國對和平發展和國際治理變革的深刻思考。其核心要義便是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各國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國際上的事要共同協商。4年多來,中國與各大國良性互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確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合作,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倡導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在政治解決伊朗核、敘利亞、南蘇丹等國際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探索“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政治新路。
這種世界情懷,蘊含于倡導合作共贏、開放創新的發展理念之中。“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在聯合國講臺,習近平主席呼吁共同營造人人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前景;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他系統闡釋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發展理念;在瑞士達沃斯,他旗幟鮮明地提出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倡導建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制,既是中國“合作共贏、包容開放”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4年來碩果累累,舉世公認。
這種世界情懷,得益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的持續滋養。中國文化崇尚厚德載物的廣闊胸懷,追求“和而不同”的多元境界,主張“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闡釋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談及文明對話的重要性,他說“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習近平主席重視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主張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在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上發揮關鍵作用、設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等行動,彰顯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令人稱道的領導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和世界情懷,從歷史深處獲得啟迪,從新中國外交傳統中汲取力量,在時代激流中接受淬煉,在務實實踐中不斷發展。走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將與世界共同攜手,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向著更加和平、公正、包容、普惠、共贏的美好未來前進?!?/p>